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随着社会地位、知识素养的提高以及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带有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生理发展分段来看,大学生正处于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情绪,都可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例如有悲哀、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绝望之分;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大学生表现出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日益扩大,与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有的大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情感——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情绪体验的内容上,大学生的情绪呈现出相当丰富多彩的特征,以惧怕的情绪来说,大学生所怕的事物,主要与社会的、文化的、想象的、抽象复杂的事物和情势有关,诸如怕考试、怕陌生人、怕惩罚、怕寂寞等。 (二)波动性和两极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面临多种选择的时期,学习、交友、恋爱等人生大事基本在这一阶段完成。社会、家庭、学校及生活事件,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尽管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自己的情绪已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情绪亦趋于稳定,但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相对敏感,情绪带有明显的波动性,一句善意的话语,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支动听的歌曲,一首情理交融的诗歌,都可以致使青年情绪发生骤然变化。特别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变迁、体制的变革,新与旧价值观的更替,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困惑和迷茫,产生情绪的困扰与波动。 同时,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情绪表现的“动荡”时期,自我认知、生涯发展及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等原因,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带有明显的两极化特征:胜利时得意忘形,挫折时垂头丧气;喜欢时花草皆笑,悲伤时草木流泪,情绪的反应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有人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人70%的情绪都是经常两极波动的,也就是像“波动曲线一样,忽高忽低,忽愉快忽愁闷”。 (三)情绪的冲动性与爆发性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期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滤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他把这一时期称为“狂风暴雨”时期。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所控制,但由于他们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青气盛和从众心理,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其情绪易被激发,犹如急风暴雨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往往对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迅速发生热烈的情绪;对于不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则迅速出现否定情绪。个别的有时甚至会盲目的狂热,而一旦遇到挫折或失败又会灰心丧气,情绪来的快,平息也快。 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常常与爆发性相连的。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出现某种外部强烈的刺激,情绪便会突然爆发,借助于冲动的力量驱使,以至于在语言、神态及动作等方面失去理智的控制,忘却了其它任何事物的存在,极易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和后果。 (四)阶段性和层次性 大学阶段由于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有所区别,各个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是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新的交往对象熟悉、了解以及新的目标确立等问题。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大。二三年级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过程,能够融于校园生活中,情绪较为稳定。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择业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消极情绪多。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要求、期望不同,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别,大学生也会体现着不同的情绪状态。 (五)外显性与内隐性 大学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敏感,喜、怒、哀、乐常形于色,比起成年人比较外露和直接;但比起中小学生,大学生会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内隐、含蓄的特点。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很多情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如考试第一名或赢得一场球赛,马上就能喜形于色。但由于自制力的逐渐增强,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他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有时会表现出内隐、含蓄的特点。例如对学习、交友、恋爱和择业等具体问题,他们往往深藏不露,具有很大的内隐性。另外,随着大学生社会化的逐渐完成与心理逐渐成熟,他们能够根据特有条件、规范或目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的外部表情与内部体验的不一致性。例如有的学生对异性萌生了爱慕之情,却往往留给对方的印象是贬低、冷落人家。 二、大学生的情绪问题 一般认为,适度的、情境性的负性情绪反应,如考试中的紧张和焦虑,失意后的悲伤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和发展。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一般是指大学生消极情绪,指因生活事件引起的悲伤、痛苦长时间持续不能消除的状态。情绪问题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使情绪中枢部位的控制减弱,使其认识范围缩小,自制力、学习效率降低,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甚至会产生某些失去理智的行为,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情绪问题又会降低大学生的免疫功能,导致其正常生理平衡失调,引起心血管、消化、泌尿、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各种疾病。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焦虑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都有可能产生这种体验。 焦虑不仅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而且也是其他心理障碍共有的因素,如抑郁症与恐惧。焦虑是作为一种情绪感受,可以通过身体特征体现出来,如肌肉紧张、出汗、嘴唇干裂和眩晕等,焦虑也伴随认知成分,通过由多种成分构成,主要是以为将来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由于焦虑与恐惧、担心、惊慌等相关,也有人将担心看作焦虑的认知成分。 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焦虑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解脱、不愿正视的心理问题,焦虑只是矛盾、冲突的外显,借此作为防御机制以避免那更深层次的困扰。 大学生的焦虑通常表现在学习、考试和人际交往中。其主要症状要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性的焦虑,表现为经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显对象的紧张不安、烦躁、易激怒;提心吊胆,预感会发生不幸,但又说不出具体事件;经常处于警觉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以致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二是躯体性焦虑,如肌肉紧张、颤抖、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经常变换姿势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呼吸变深变快,心慌、胸闷、口干、多汗等症状。 1、适应困难的焦虑 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是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新环境难以很快适应,因而引起各种焦虑反应。如一些大学生入学前生活上事事由父母包办,进入大学,一切由自己料理,一些学生常常因不知如何去做而产生焦虑情绪。学习上的不适应也促使他们产生焦虑。如有些学生习惯了高中时那种被动式学习,在大学,老师讲的不多,大量的时间要自己主动地去自学。而到了图书馆,看到茫茫书海,却不知如何学习,显得无所适从。由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成绩很快下降,因此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感到不安,担心无法完成学业,进而陷入焦虑状态。面对这些困难,首先要正确评价自己。要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不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完全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坚定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应沉湎于对这种焦虑情绪的体验中,而应勇敢地面对那些引起焦虑产生的各种适应问题。其次,要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尤其学习不适应产生焦虑的大学生,应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掌握适应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学习效率稳定心理。再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端正对交往的认识。害怕交往主要是对交往有不正确的认识或缺乏交往的技能技巧,大学生们如果经常参加交往活动,处理交往过程中各种复杂问题,掌握处理摆脱困境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克服交往中的各种困难和由此产生的焦虑情绪。 2、学习焦虑过度 在大学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学习焦虑都是异常的。保持中等程度的学习焦虑会促进和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学习焦虑过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学习焦虑过度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不恰当的学习目标和抱负,比如把学习好坏与自己尊严、形象联系的过于紧密,千方百计想通过学习保护自己自尊心不受伤害,但自信心又不足,心理压力很大,就会产生严重的学习焦虑。一般来说,个性敏感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学习焦虑过度,往往使大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大脑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为改变这种状态,减轻焦虑,他们常采取回避和退缩的方式消极地对待问题,过早地放弃努力,这样反而使他们学习效率进一步降低,成绩进一步下降,引起他们的自责和担忧,又进一步增加焦虑,导致恶性循环,并影响到身心健康。大学生学习焦虑的疏导与调节。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大学生既要实事求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并且让自己的优点长处进一步发扬光大,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抱负和希望。再次,增强自信,培养毅力。要学会正视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不把成绩看得太重,努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当然最根本的是要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3、关注身体健康的焦虑 由于学习紧张和脑力劳动较多,会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失眠、疲劳及各种躯体疾病,当对这些情况过分关注时,便可能导致焦虑的产生。还有些大学生对遗精和手淫行为产生焦虑。他们对遗精和手淫有着不正确的认识,担心其伤害身体,认为它们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也是“不正常”或“不道德行为”。但他们对这种生理现象和行为又觉得无法控制,难以克服,这便造成了自身行为和认识观念上的冲突,产生很大心理压力,从而陷入一种焦虑状态。要想克服这种焦虑,首先,加强身体锻炼,调节身心健康。在人的发展中,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健康的生理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而心理健康与否反过来也影响生理的发展。大学生应坚持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为顺利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加强修养,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大学生不应沉湎于对身体状况的过分关注,因为这有可能通过暗示作用使身体的各种不适应加重,从而使焦虑情绪加重,对这部分人应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放松紧张情绪,使焦虑状态得以改善。其次,学习生理卫生知识,正确认识生理现象。实际上遗精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对于手淫也不必大惊小怪,应采取积极健康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而且心理学上一般认为非过度频繁的手淫并非什么可怕的异常行为。因此改变对遗精和手淫的不正确认识是克服这种情况下产生焦虑的关键。 4、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担心自己考试失败有损自尊或渴望得到更好的分数的高度忧虑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考试焦虑在考试前数天就可表现出来,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生理上的不适:如胃肠反应,可能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多汗、尿频、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等。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把考试分数看得过重,对以往考试的失败过于疑虑,过分敏感自尊,又缺乏自信,担心因考试失败而影响自己形象;过于关心别人的复习状况和考试发挥,产生自卑和急躁情绪;担心自己对应试缺乏充足的准备;性格上拘谨内向等。要摆脱考试焦虑的困扰。首先,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考试只是检查学习质量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反应一个人的全部能力,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不能把考试看得太重。其次,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平时要努力学习,考前要认真复习,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要正确评价自己,确定恰当的目标,因为期望过高,也是造成压力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考前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证休息,使自己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再次,掌握自我调整的方法。如果考试时出现怯场,应停止答卷,闭眼放松,做几次深呼吸,适当地舒展身体,给自己良好的暗示“我很放松、我很安静”,即可使情绪镇定下来。最后,求助心理咨询。如果考试焦虑过重,应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通过放松锻炼、自信训练和认知疗法等进行矫治。 5、动机冲突和困难选择的焦虑 大学生焦虑的另一种情况是在面临动机冲突时所产生的焦虑。如学习与社会工作、交友、恋爱之间的冲突;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等。这些冲突和难以选择的情绪也常常是诱发焦虑产生的因素。在冲突情境下,个体的反应可能表现为困惑或焦虑,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防御性反应,即更喜欢幻想的方式,在自己的想象中使冲突得以圆满解决。严重的会由此而产生神经症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要想摆脱各种冲突和困难的处境。首先要养成良好素质,正确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些大学生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而一事无成;或自怨自艾、妄自菲薄而畏缩不前。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塑造自我。其次,强化心理承受,不断调节自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各种挫折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消除压力,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焦虑的程度。 (二)抑郁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表现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而又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负性情绪问题。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心理学家安尔格德(Angold)对抑郁作了如下描述:(1)抑郁为正常心境向较平时低的方面波动,即每天情绪恶劣的一面;(2)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3)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的特点表现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快感缺乏;(4)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即抑郁心境,当然,这些描述带有较重的医学或病理的色彩。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报告《疾病的全球负担》中指出,抑郁是造成全球残疾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20年抑郁症患病率为3%—5%;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口中由于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在增加,目前全世界已有2—2.5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经成为20—21世纪的流行病;甚至在美国,神经衰弱的概念已经消失。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杀手。据报道,我国近十年间精神病发病率由12.69%上升到13.47%,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15%,其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最高。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顾牛范教授在其题为《中国的抑郁症》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抑郁症在程度上较轻时常不为家人和患者所知,以为只是暂时性的情绪低落而不会去求医问药。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将因精神因素引起的头痛、腹泻、失眠乏力当作单纯性躯体疾病去内科就诊,以致于延误了对抑郁症的最佳治疗时间。抑郁症若不及时治疗,对症下药,发展严重,会导致自杀或家庭破裂,对社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负担及损失。”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去信心趣,渴望一个人独居。抑郁也伴随着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认知改变可以是一般性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或者很难做出决定。在思考中可能有更多的心境转变,消极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来。因此,抑郁的人很难回忆起美好的记忆,不适当地责备自己,认为他人更消极地看待自己,对未来感到悲观。与此同时,还伴随身体症状,如常常乏力,起床变得困难,更严重时睡眠方式都将改变,睡得太多或者早晨醒得太早,并且不能再次入睡。也可能出现饮食紊乱,吃得过多或过少,随之而来的体重激增或剧减。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它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困惑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表7.1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压抑的心情 |
兴趣或快乐减退 |
消极的自我观念:自我抱怨与负罪感 |
体重激增或剧减 |
睡眠困扰(很难入睡或早睡来) |
易激动或行动迟缓 |
注意力不集中 |
想死或自杀 |
一般来说,这种情绪多发生在性格内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身上。那些不喜欢所学专业,或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的大学生也会产生抑郁情绪。 案例:这是一位大学生的来信:我想谈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刚上大学时,有些不习惯,不过我适应能力还算好,不觉的很生疏,我与班里的同学相处还比较好,大家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可是我却总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干什么事情总是没有精神,情绪很不稳定,尤其是这几天,大家都在复习,我看到大家都在读书,我就不想看书,觉得很难受,甚至有点痛恨她们在读书。我也和从前的同学说我现在的情况,他们劝我说,大学和高中是不同的,没有必要被别人左右,不要管别人如何学习,你只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可是我发现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我经常一个人行动,上课,自习,吃饭,有活动我总是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人很自在,不受约束,当然我不是很孤僻,我也和大家交流,只是从前习惯了独处。而且我们宿舍五个人,俩人一对,正好我一个,我们平时相处也不错,大家都是好人,我们也没有什么矛盾,我们还是院里的四星级宿舍。我发现我自己还有个问题,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吃东西。常常是一个人在这个食堂吃过,又跑到另一个去吃,然后再到超市买一大堆饼干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回宿舍吃,我觉得我近乎疯狂,不可理喻,我就想让胃撑满,有时近于疼痛,好像这样我会得到快感和满足,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我就想不停的吃下去,什么都不要想。 但是我发现这种发泄带来了更多的问题。首先是钱的问题,在上个学期,我买的东西还不是很贵,还有些自制力,次数也不是很多,希望自己会改过来。但是这个学期我发现自己反而变本加厉,表现为:买的东西越来越贵,次数越来越多,好像越贵才越刺激,才越满足。但我家里并不是能承受的起,我觉得对不起父母,因而自责。但是越是这样,我就越想放纵自己。好像有两个我在作斗争,一个让我恢复理智,另一个在让我奢侈,让我放纵。而我总是屈服于后者。 另一个问题是我长胖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女孩子很敏感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其实我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希望自己精干,但是我现在长了十斤。我常常在晚上吃东西,不睡觉,有时候还偷偷摸摸,一直到吃完为止,或者直到胃口实在受不了,就去睡觉,第二天,当我清醒之后,我会照镜子,看看自己圆滚滚的肚皮,我会想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我怎么这样,我好像不是我了,不想接受自己的样子。可是下一次我又克制不住自己。 我从前尝试过节食减肥,的确瘦了不少,但是我发现我对什么都馋了,而且刻意寻找东西吃,不是因为饿,而是为了一种满足感,而且经常没有节制,吃起来不停。我的胃已经出现问题,一吃多了就吐,估计是胃炎。可我还是常常控制不住自己。 我把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紧要的事上,这样我的生活不规律,学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我觉得生活学习一团糟,对什么都很没有信心,也许这就是我情绪不稳定,对什么都没兴趣的原因吧。我觉得我对不起很多人,对不起所有对我有期望的人,父母、同学,师长,包括我自己,可是我还是很难控制我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我好像有两种人格在厮杀。我很害怕,但是不知该如何做…… 这是一例以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绪问题,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兴趣减退、体重剧增、消极的自我观念、注意力不集中,通过面谈以及对她以往生活经历的追踪,核心问题仍然是情绪问题,表现为通过吃缓解其心理压力与焦虑,尽管已经认识到问题,但却控制不住,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该同学已经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愤怒、情绪失控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或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如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际协调受阻而怒不可遏、恶语伤人;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有的因一时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暂时的挫折或失败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种种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特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时有体现。这种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说:“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案例:这是一位大一女生的自述:“我来自一个并不富有但也比较宽裕的家庭,父亲非常爱我,但在我童年中,发生过重大创伤性生活事件,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不再相信任何人,也不再相信很多人们确信不移的比如友谊、爱情等,我想通过努力学习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摆脱童年生活的阴影,来到大学后,看到同学们都快乐无忧地生活着,长久潜藏于心的愤怒悄悄地滋长着,我不知道如何化解与排解这种情绪,便经常翻同学的书柜和床位,将他们正在看的参考书藏起来,我并不是为了看书而是看到他们焦虑、着急的样子,我内在的愤怒便找到了渲泻的口,这样我还不解气,我将同学的存折悄悄取出,并将钱全部花掉以化解我心中的愤怒。” 这位女同学在童年遭受的挫折与伤害,因为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支持,在她升入大学后中,她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她潜在的愤怒并没有得到升华与缓解而是压抑起来,并寻找适当的机会进行发泄,最后导致受到学校纪律的处分。 (四)嫉妒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 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是人本质上的疵点,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得心身疾病。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产生压抑感,容易引起忧愁、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其次,嫉妒心强影响大学生自我发展。不良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们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如何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呢? 第一,对不如意的人要关心。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那些不如意的人,日久天长就会减轻他们对你的嫉妒。 第二,不要在失意人面前得意。你成功了,自然值得庆贺,你得意的时候,别忘了,还有许多失意的人。如果你在他们面前得意,他们就会对你加倍嫉妒。 第三,故意示弱以软化嫉妒。嫉妒必定是针对处在优越地位的人发泄的,因此,你将自己的缺点坦白公开,可以缓和一下对方的自卑感,从而产生与自己一样的平等感,结果会缓和嫉妒。 第四,净化。所谓净化,是指感情的净化,心理压抑的解脱。嫉妒者心中毫无例外的都具有无处发泄的愤怒,感情上处于非常不愉快的状态。因为表示嫉妒,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光明正大的行为,故无法对人提起,压抑在内心深处,从而使心情变得十分沉重。如果设法加以净化,让当事人将心中的忧闷倾诉出来,就会减轻他的愤怒、痛苦,从而削弱其嫉妒。 如何克制住自己的嫉妒情堵呢? 第一,要用积极的方法,取他人之长,向对方学习,奋发向上,在自己的努力中逐步打消嫉妒的念头。 第二,要磨炼意志,时常自我反省。 第三,以豁达的态度看待一切,舍弃无用的意念,尽量使自己面对现实。 第四,分析自己嫉妒别人的原因,思考是否值得去嫉妒,抛开自己的立场,客观地去观察。并且要仔细想一想,嫉妒别人,使他失去了什么?又使自己得到了什么?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便会明白:“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完善自己。” (五)冷漠。冷漠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相无动于衷。具体表现为:凡事漠不关心、冷淡、退让的消极情绪体验。如有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对集体和同学态度冷淡,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国家大事等漠然置之,似乎自己已看破红尘、超凡脱俗。于是,把自己游离于社会群体之外,独来独往,对各种刺激无动于衷。这种冷漠的情绪状态,多是压抑内心情感情绪的一种消极逃避反应。具有这种情绪的人,从表面上看虽表现为平静、冷漠,但内心却往往有强烈的痛苦、孤寂和压抑感。如果大学生长时间地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巨大的心理能量无法释放,超过了一定限度时,就会以排山倒海的形式爆发出来,致使心理平衡遭到破坏,影响身心健康。 冷漠与退缩一样,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内化而非外显的行为,事实上,冷漠比攻击更可怕。冷漠会带来责任感的下降、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自我价值的放弃。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消极情绪体验。冷漠的形成多数与人生重大生活事件与重要丧失有关,也与个体的生活经历有关。 克服冷漠最根本的是改变认知,发现生活的意义,发现自我的价值,改变长此以往形成的对人生消极的看法;从行为上,积极投身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融入到集体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与自我提升;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并不断矫正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