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不足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多而导致的心理负担,实质是对责任的恐惧;被动是由于目标不是自己内心的渴望,未获得内心的自觉与认同,只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疲于应付,学习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无聊心理的根本方法是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并由人生目标牵引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不良意志品质。不良意志品质是指意志发展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生活缺乏目标,随波逐流,无所事事,懒散倦怠,浑浑噩噩,醉生梦死;还有的意志发展不成熟曲解意志品质,把刚愎自用、轻率当作果断,把犹豫、彷徨将作沉着冷静,把固执己见、执著一念当作顽强等等,不良意志品质一经形成,会带来很多性格缺陷最后发展为人格缺陷。克服不良意志品质的办法是矫正自我认知中的非理性观念,正确理解意志品质的内涵,发展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是人奋斗的动力之源;确立适当的行动目标并付之实践。 (三)懒散。懒散是指一种慵懒、闲散、拖拉、疲沓、松垮的生存状态。主要表现在:活力不足,什么也不想做,没有计划,随波逐流;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中,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事,百无聊赖,心情不爽,情绪不佳,犹豫不决,顾此失彼,做事磨蹭。在大学生活中常常是踏着铃声进教室,生活中的“九三学社”会员,常为自己的懒散寻求合适的解释,做事一误再误,无休止地拖下去,虽下决心改正,但不能自拔,不接受教训,对任何事没有信心,没有欲望。克服懒散的办法是从小事做起,自我监控,学习运筹和管理时间。正如学者所言:你是容量极大的水库,里面蓄积了从未使用过却随时随地可以供你使用的你的天赋与才干,但如果拖拉和胆怯使你永远无法打开那智慧的闸门,那水库也就如同空的一样。 (四)退缩。退缩是指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怯懦与畏难的心理恐惧,选择逃避与后退。主要表现是: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险,不敢与坏人坏事做斗争,回避困难,逃避责任等等,这样的人常常抱怨自身的不幸,却宁愿忍受痛苦而不主动追求。克服退缩的办法是:鼓励自己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发现自己的优点,变被动为主动。克服退缩需要勇气与毅力。 (五)偏狭:偏狭是人们常常说的“小心眼”,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耿耿于怀,挑剔,嫉妒。偏狭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人格特征。偏狭人格多出现于性格内向者,尤其是女性。偏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因而,克服偏狭人格首先要学会宽容,能够容人容事,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对事不对人;其次要开阔心胸,拓展视野。人一旦心胸狭窄,就容易进入管状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六)虚荣:虚荣是指过分看重荣誉、他人的赞美,自以为是。虚荣心往往与自尊心、自卑感紧紧相联。没有自尊心,就没有虚荣心,也就没有自卑感。虚荣心是自尊心与自卑感 的混合产物。虚荣心强的人一般性格内向,情感脆弱,自尊敏感,虽然有些自卑,又担心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与批评,与人交往时防御性强,喜欢抬高自己的形象,他们捍卫的是虚假的、脆弱的自我,克服过强的虚荣心,首先要对虚荣心的危害性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看待名利,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再次是树立健康与积极的荣誉心,正确表现自己,不卑不亢,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与他人评价。 (七)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指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表现为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目中无人,甚至自私自利,遇到冲突时,认为对的是自己而错的是他人。特别是那些自尊心强、优越感强、自信心高、独立的大学生,比较容易陷入自我中心之中,当这种倾向与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如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和心理特征如过强的自尊心、唯我独尊相结合,自我中心与自我膨胀便呈现出来。改变自我中心的途径主要有:一是正确估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既不自我贬损也不自恋;二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自己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筹考虑,从狭獈的小天地走出来。三是学会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懂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真诚待人。 二、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缺陷 健康的人格使人格结构中的需要、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气质、性格、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充分的发展,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体身心发展的人格形态。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人格结构发展不协调、不完整,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正常,这种不良倾向就是人格发展缺陷。如有的学生有管理能力,但个性强烈,做事武断,孤高自傲;有的学生心地纯朴,渴求进步,但自卑、胆怯,不敢表现自我。可以说,具有人格发展缺陷的大学生是“带着缺陷生活,但又不会患病”的人。大学生人格发展不良倾向的程度不一,表现特征各异。 第一类是气质、性格方面的人格发展缺陷。 由气质方面引起的不良倾向主要有:粗心、浮躁、情绪不佳、自制力较差、感情用事、偏激片面、刚愎自用、鲁莽、遇挫折易心灰意冷、拘谨、迟钝、呆板、孤僻、怯懦、自卑、优柔寡断、墨守成规等。由性格方面引起的不良倾向主要有: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的不同特征,如:自私自利、孤僻、敌对、拘谨、虚伪、粗暴、多疑(对社会、集体和他人)、懒惰、贪玩、敷衍了事、墨守成规(对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骄傲自满、妄自尊大、不知羞耻、自卑、自由散漫、悲观(对自己能力、言行、文明水平等表现),性格方面的不良倾向还表现在:被动地选择行为目标,如应付专业学习;行为的控制水平低,如放任自流、缺乏自制力;缺乏对行为调节的果断性,如优柔寡断、胆怯懦弱等;对经常的或长期的工作缺乏恒心和毅力,如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等。 第二类是能力方面的人格发展缺陷。大学生能力可以分为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等,其中,当前大学生缺乏的主要是后四种能力。表达能力的欠缺表现在: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用中文或外语以口头、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有的学生外语理解力强,但不能张口说,动手写;有的学生中文应用能力不强,文章中时常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不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有的学生不敢在公开场所发言,更谈不上参加演讲、朗诵比赛等。管理能力的欠缺,指不善于宏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能组织人群有效地完成某项任务。人际协调能力的欠缺,指人际交往中过分突出自我,追求个人的利益,缺乏容忍、谦让,不能平等融洽地开展交往。综合应变能力的欠缺,指有些学生因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不足,操作、创造等能力的不足而不能独自完成某些较复杂的任务,而形成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的缺陷。 第三类是需要、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人格发展缺陷。需要、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等个性倾向性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倾向和选择性以及追求过程中。对大学生而言,涉及到“需要干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及“如何实现理想目标”等重大课题。这些方面的突出人格发展缺陷是部分大学生的功利型人生价值观,即一切以效用、功利、实惠为标准,盲目追求个人近期生活目标。持这种人生价值观的学生表现为:生活上高消费,吸烟饮酒,穿着时髦而心安于花销父母的血汗钱;恋爱上动机不纯,单纯出于满足性爱及虚荣心的需要,言行不文明,在公共场所过分亲昵,亵渎爱情生活的神圣;择业标准上重经济收入、工作环境,要求社会为自己提供极好的条件,而较少考虑自己对社会的义务、责任,只求索取,不求给予。以上列举了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一般表现特征,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人格发展的缺陷只是部分学生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正常的不良倾向。看不到大学生优点,以这些人格发展缺陷来否定大学生群体,或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恰当的。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正视现实,深入分析其成因,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格。 三、大学生的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指在没有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多数心理学家认同病态人格区别于精神病,它是正常人格的一种变异,介于精神病与正常人之间。人格障碍者行为问题的程度不同,有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只有他的家人才能感觉到他的怪癖与难以相处;严重者表现为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值得重视的是: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是相互转化的,严重的人格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会成为精神病的高发人群。 由于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属于少数,因而常常不能引起高度重视,但人格障碍的学生一经滋事,绝非小事。人格障碍的类型有很多,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分类。参照美国《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中的分类,人格障碍分三大类群。第一类行为怪僻、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特征。 (一)自恋型人格 根据《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的描述,主要特征如下: 1. 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者耻辱,有时未必直接表露出来。 2. 喜欢指使别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 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到特别关注。 4. 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界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人物了解。 5. 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的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6. 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 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 缺乏同情心。 9. 有很强的嫉妒心。 自恋型人格的核心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型人格的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主观自我高于客观自我,因而在生活中爱听表扬忌听批评,且具有高度幻想性,特别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带来成功的虚幻体验,过度自信,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一般而言,这类大学生天赋较好,一直处于被关注的中心,自信心与自尊心都较强,缺乏失败的生活经历与亲身体验,因而生活在理想世界中,当面临挫折甚至失败时,无法面对现实世界而导致心理崩溃。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但绝大多数人没有成为自恋型人格。为什么?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逐步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我,并在与他人的社会比较中,确立正确的自我观,走出自我中心的误区。 (二)回避型人格。根据《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 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与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 2. 明显的无助感,希望别人为自己做出人生的重要决定。 3. 依赖性,很少独立地开展计划或行动。 4. 过度容忍,为讨好别人甘心做自己内心不愿意做的事,不轻易拒绝别人。 5. 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6. 当亲密关系中止时感到失落无助甚至崩溃。 7. 经常有被人遗弃的念头折磨,且在交往中,担心被朋友遗弃,不坚持自己的观点。 回避型人格的核心是退缩。当面临内心的冲突时,他不是选择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一味的迁就忍让。这与个体的不良成长环境与早期生活经验有关。 (三)依赖型人格 《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1)SM—一Ⅲ)中对其特征描述如下: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出现上述特征中的5项,即可认为是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的人往往是自我谦避型的人,对别人的需要和期望使他过分地依赖于别人。这种人把爱情看得至高无卜,认为爱别人意味着和另外一个人在心灵和肉体上的合一,并从中找到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依赖型人格的人充分发展了理想化自我的讨人喜欢的品质。如果别人嫌弃或没有赏识他为讨好别人而作出的过分慷慨和关心,他会感受到深深的伤害,因为别人嫌弃的是他自认为最有价值的因素。所以他对嫌弃有强烈的害怕,这意味着对别人希望的落空和对自我的否定。 依赖型人格的人强迫自己在任何情况下绝对地原谅别人,这就引发了内心的焦虑。但如果他的同伴对他的依赖性怀有感情,并由此激起对他一定的忠诚,则是比较幸运的。不成功的关系是双方相互折磨,这对依赖型人格的人是缓慢而痛苦地毁灭自己的过程。病态的依赖性在父母与子女、教师和学生、医生和病人、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友谊关系中也有典型的表现。 依赖型人格的人“迷住”的通常是傲慢超然的人。因为他崇拜傲慢者引入注目的自尊。傲慢者粗鄙的冒犯可能是他们之间关系的开始,然后,同伴成了生活的中心,冲突导致的焦虑加强丁他的依赖性,他用屈从代替了坚持自己的权利,容忍同伴的在别人看来是无礼的行为。但另一方面,随着冲突的持续和加剧,消耗在增加而希望在减少,被压抑的憎恨会使他产生报复的念头,并以抱怨、痛苦、折磨、加剧的依赖性表现出来。无论是什么结果,对依赖型人格的人来说都是不幸的。他要么被嫌弃而憎恨或绝望,要么因同伴给予他自尊而离开同伴,因为他的自尊一日.得到满足,他就无法和人保持依赖的关系。如果他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还会走入另一种依赖关系,或者留下终身的心灵创伤。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首先,要患者减少自我防御的倾向,正视自己内心的冲突,对现状产生不满,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情感、愿望,而不是被迫的。其次,治疗的关键是培养独立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从点滴小事开始做起。或者对别人提出的计划做出修改,逐步过渡到完全由自己做决定。最后,重建自信。自信缺乏是依赖型人格产生的源头,不妨每天大声对自己说:“我行的,我能做好。”多回想自己一个人做成功的事情,建立自信心,并可尝试作一些小小的冒险。 (四)偏执型人格 《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一Ⅲ)中对其特征描述如下: 。 1.过分敏感。在没有充分依据时,便预期自己会遭人伤害和摧残。 2.未经证实便怀疑朋友或同事的忠诚与诚实。 3.从温和的评论和普通的事件中就看出羞辱与威胁的意向。 4.对嘲笑与羞辱决不宽恕。 5.不愿信任别人。 6.无端自卑,很容易感到自己受轻视,并且立刻报以恶眼与反击。 7.未经证实,便怀疑配偶或性对象的忠实。 只要出现下述特征中的4点,即是偏执型人格。据199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调查结果的保守估计,该种人格障碍患者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日%,且以男性居多。 偏执型人格又称妄想型人格。前几年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中,那个不近人情、几乎人见人厌的王亚茹的行为表现,就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这类患者的主要特点是固执刻板、敏感多疑、自我评价过高,常常感情用事,并伴有攻击性行为。固执刻板具体表现为好与人争论,常常为一些不甚清楚的细节问题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一旦认定自己受了不公待遇就会不知疲倦地沉溺于诉讼,且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之势。为人死板,缺乏幽默感。敏感多疑往往表现在具有歪曲体验的倾向。对人充满不信任感和戒备感,惯用敌视的角度看待事物,故人际关系紧张。在自我评价方硕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一旦遇到失败,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失败的责任推委于客观和他人,对别人的成功极为嫉妒,对侮辱和伤害铭刻在心,不易释怀, 某男病人,由于父母性格均不健康,并经常吵架,动辄打骂孩子,因此他自幼性格急躁、主观、敏感、好猜疑,不愿接受意见。自参加工作后,上述人格特征更为突出,思想狭隘,固执己见,好嫉妒,常与人发生冲突,几乎与单位里的所有同事都吵过架,他自己实际工作能力很差却自我感觉很好,反说领导和同事都不信任他,是有意为难他等。 这位患者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起源于幼年时期。克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办法是认知疗法。首先,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缺点,改变极端的思维方式,建立一种合理化的认识。人无完人,对犯错误的人应给子改正的机会,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等。其次,要改变怀疑别人的习惯,学会宽恕。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对偶然的错误应该原谅。第三,应逐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相信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值得信赖的,不要用敌视的态度去待人处事。并试着去结交、关心朋友,用心去体会友谊带给人的愉悦。 (五)强迫型人格异常 属于轻微的人格异常。这一类型的人格异常开始于青年期,在各种环境背景下所表现的广泛模式是:过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而表现得特别死板,处世缺乏灵活,缺少弹性;强烈的自制心和自我约束。其主要表现为:做事要求完美,甚至因此而妨碍工作的完成。做事专注于细节、规则、次序、组织或时间表,反而失去工作重点。要求他人应完全遵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或不相信别人而拒绝别人。过度献身于工作,因而放弃休闲活动或友谊(但无明显财产的需求)。对有关伦理、道德或价值观的事物,表现得过于诚实,一丝不苟而毫无弹性。 (六)戏剧型人格异常 这一类型的人格异常开始于青年期,在各种背景下所表现的广泛模式是:过度情绪化及寻求被注意。其主要表现为:具有浓厚而夸大的情绪表现,如自吹自擂、装腔作势,过分热情拥抱普通朋友,在轻微伤感的场合无法自制地啜泣等。过分关心自己身体的吸引力,表现为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关心,爱虚荣。当自己不属于受注意的焦点时,会产生不愉快。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是为了获得立即满足,不能忍受延迟满足。 (七)反社会型人格异常 属于轻微的人格异常。其特征为:行为表现无所畏惧,不顾一切,对人敌对,爱挑起争端,好盛气凌人,时常表现出仇视,恶毒中伤。这一类型的人格异常目前年龄至少在18岁,而在15岁开始至少表现出下列各项行为中的4项: (1)时常做出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妨碍公众。 (2)无法遵守社会规范,一再违法被逮捕,如:破坏他人财产,偷窃,从事非法行业。 (3)容易生气且喜好攻击他人,包含殴打配偶或子女。 (4)不承担应负的财务责任,一再拖欠债务,无法供养子女或其他依靠者。 (5)不诚实,一再说谎,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娱乐而欺诈别人。 (6)行事卤莽,无视自己或他人的安全。 (7)夫妻关系来能维持一年以上。 (8)缺乏羞耻心和罪责感,犯错误后没有后悔的感觉(视伤害、虐待行为为理所当然)。 上面例举的是主要人格障碍类型的一些主要特征和表现,而人格异常的人与普通人实际上并无明显的界限,人格异常者往往很难归类至某一特殊的人格异常类型。因此,人格异常的分类,只是有益于观念上的区分而已,对于具体情况的分析,应该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来进行。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正常个体的人格有时也可能出现上述异常人格的某些特征,但其持续时间和强度没有超出正常限度。只有当这些特征表现得超出正常范围,并且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的时候,才是病态人格。 人格变态发展到严重程度,不仅危害个人,并可在医学上和社会上构成严重问题。为此,对人格障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人格障碍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它非常稳定,病态的行为模式相当顽固。所以,治疗人格障碍的效果甚为缓慢,调整人格结构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治疗的方法需要重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充分利用环境的力量,长期地、慢慢地进行训练和影响。这就要求亲人、朋友和治疗者在治疗时要有耐心,要多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要让患者维护和保持好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好心理咨询、药物、理疗、催眠、生活指导、暗示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另外,在治疗时,希望患者借着心理治疗所获得的经验和原则,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逐渐矫正其不止常的行为,适应社会的生活。 |